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农林故事·学子篇】郑似青: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6日 16:08 阅读量:

郑似青,信息工程学院2018级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林业智能装备与信息化的学习和研究。两年多来,他积极投身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多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专利与软著十余项;他广泛参与学术活动与讲座,获校首届博新论坛一等奖及“最佳报告奖”……从懵懂小生到创新学术牛人,郑似青一直秉持着乐观积极、追求上进的心态并付之于行动,在校园里熠熠闪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xhjc1188新黄金城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及省级优秀毕业生获得者——郑似青的故事。

创新:团结师友、山高亦攀

两年半,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一项项瞩目的成绩,是郑似青在创新道路上永不放弃、敢于攀登的印记。

事实上,进入信息工程学院读研之前,郑似青并未涉猎过农林智能装备与信息化领域的研究,跨专业考研的他,开启的是一场对几近陌生的领域的全新探索——一切从零开始,起初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开始像无头苍蝇,急躁焦虑,甚至好像没有了目标。”回忆那段日子,郑似青说。专业的不同、环境的不同,郑似青在研究中多次暴露出思维上的漏洞,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吃力,不自信、畏难的情绪接踵而来。“我几乎想要放弃,但是导师和师兄们并没有放弃我,他们不断地指出我的问题,给我鼓励。印象很深的是在一次研讨会上,导师当着好多师兄们的面夸我‘思维敏捷、做事踏实’,当时真的很感动,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和自信。渐渐地,我克服了畏难情绪,开启了不断向前的创新之旅。”

在申请的13项专利当中,令郑似青印象最深的是“三段式立木胸径测量装置”的设计。郑似青谈的灵感源头,“普通人的臂长有限,就连我们这些男生,也根本不可能做到使用传统的卷尺轻松地包围大树。换做卡尺的话,卡杆又那么长,背着它上山,实在是不方便。”郑似青和团队经过长时间的探讨和研究,最终有了方向——设计一款电子化信息化的调查工具。

实践出真知,然而实地的研究调查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山坡陡峭、山路难走,那时正值盛夏,天气还异常的闷热,灌木草丛间常有蛇虫鼠蚁,“你甚至可以清晰地听到马蜂在旁边嗡鸣,还要小心提防本地猎户设下的捕兔夹。”一开始郑似青觉得非常难熬,但看着年近花甲的导师每次的身先士卒,他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更加积极地投入每一次调查——山路爬坡就当家常便饭,甚至常常冲在最前面,不放过任何一次获取信息的机会。

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调研和测试,“三段式立木胸径测量装置”终于问世。便携、高效、适合大树测量……随着一个个测量数据越来越稳定,精度越来越高,郑似青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当你眼前有一片森林时,你不知道该从哪里进入,但当你真的走进去之后,你会发现里面往哪个方向走都是路。”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收获,让郑似青始终保持着对科研创新的无限热忱,不断研究创造,从未停下脚步。

学术:勤学多思、以文鉴心

研究生就读期间,郑似青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基于UWB传感器的树木定位研究”、“基于角度传感器的树木胸径测量装置”等多篇面向农林业智能装备与信息化研究的论文。

“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很幸运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可以接触其他优秀学生,与他们相互交流、开阔视野。”郑似青与论文初次结缘是在2019年校首届研究生博新学术交流论坛上。当时,郑似青手上刚好有一篇论文没有写完,于是他抱着“锻炼自己”的态度选择了设计作品类参赛。郑似青反复斟酌、多次修改,做足了充分准备后,冷静站上讲台。最终,凭借缜密的逻辑思维和优秀的表达能力,他获得了论坛一等奖以及“最佳报告奖”。这次经历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郑似青接下来源源不断的论文写作的大门。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郑似青的制胜法宝。他习惯精读论文,会用pdf expert阅读器连续啃好几个晚上的论文,也会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阅读是一种解码。找灵感的时候一定要看大量的文献,如果看了100篇找不到,那就200篇,300篇……”,郑似青告诉我们,“阅读前人的论文,首先要观其大略,再带着否定和质疑去研读,学会及时总结,概括核心观点。光想着能用这篇文章做成点什么,就太功利了,过分的目的性会让我们忽视掉其中极具创造性的观点。”

发表论文的经历也使郑似青受益良多,通常是和审稿人的“刁难”来回博弈:“没什么新意”“你的优势在哪”“语言是不是有歧义”……多次被拒后,投稿后等待的过程变得格外难熬。郑似青说到,“记得有次凌晨接到审稿人的信息,我瞬间没有了睡意,连夜与师兄讨论修改,再提交给导师请他再次修改,才确保论文顺利发表。”

“漫漫长路起起伏伏,想要取得一个好的结果,过程不会是轻松的,要想成功,只有脚踏实地,默默努力。”的确,获得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郑似青从来没有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漫长的努力奋斗才有所收获。

课余:自律自省、心怀家国

在课余时间,郑似青会听听音乐、弹弹吉他,放松一下自己。他也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实践时,需要跟村里面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交流,语言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情况、走入民心,郑似青尝试学着村里人讲方言的那种口音去跟老人交流,“虽然很难,但这也未尝不是一次有意思、有意义的经历。”他对社会实践保持着极大的兴趣。

2020新年伊始,郑似青加入了浙江省衢州市荷花街道朝晖社区社区防疫志愿者的队伍,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疫情防控志愿者,他主要的任务是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测量进出人员体温,提醒居民少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发放小区业主出入证、车辆通行证,登记小区内涉鄂人员及车辆信息并及时上报。在郑似青看来,这些志愿活动绝不是一项任务或者负担,而是提升个人沟通协作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养的机会,同时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表达。“我想通过自己的一些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郑似青说。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回报社会的这种想法一直都在我的心里”。谈到对未来的规划,郑似青也是希望能走入机关,走到基层,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这是郑似青对自己也是对所有浙农林大学子的勉励和期待,人生路上总会有难关,只有努力奔跑才能书写精彩的未来。在创新、学术和学习生活的道路上,郑似青从未停止奔跑。

未来,他也将继续奔跑向前,探索人生道路上的更多可能。

(新闻中心 周彦兵 学生记者 汤莹 顾童瑶 郑涵琪)

Copyright © xhjc1188新黄金城xhjc1188新黄金城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46845号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

Baidu
sogou